夜
小
中
大
糧食,這樣實物和帳本分開,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府私貪義倉糧食。」
楊元慶對杜如晦的方案很有興趣,這就是帳實分開了,管帳不管物,管物不管帳,倒是一個好辦法。
他沉思片刻道:「可是又怎麼防備地方官府在發放過程中的貪腐呢?比如說張三死了,他的義倉糧食就成了死帳,地方官府知道,但總庫不知道,地方官府領出來以後,就佔為己有了,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關鍵是損耗的把握,糧食有霉爛變質,不可能交來時是五石,過三年後發放時還是五石,這中間必有損耗,地方官極可能就會利用這種損耗牟利。」
杜如晦想了半晌,道:「要不然就不准地方官府管理義倉糧食,全部由專門的糧庫經辦,每郡設一個,直屬於朝廷,把官倉錢糧也一併管理起來。」
楊元慶還是搖了搖頭,「這樣官辦機構就太臃腫複雜了,朝廷負擔會增加,其實我的意思,義倉糧食本來就是民間自己的事情,索性官府就不要插手,讓民間自己管去,鼓勵有實力的民間邸店有償替農民保管錢糧,邸店有利可圖,農民也存取自由,他們兩廂情願,省了我們很多事情。」
「可是。。。。。這些邸店若捲走農民的錢糧怎麼辦?」
「所以官府要管住邸店,不是隨便一家邸店就能做,邸店必須要向戶部備案,有足夠規模和資金才行,可以在各地開分店,這樣他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可是就怕農民不肯存放在邸店內,存放在自己家裏不更好嗎?」
「這個不行,和現在的義倉規定一樣,必須存放,農民若不存放,災年時朝廷不會給任何賑濟,但存放在哪一家。是農民的自由選擇。」
杜如晦雖然不太明白後世的銀行是什麼,但從楊元慶的陳述中,他還是覺得這種辦法不太靠譜。
畢竟商人不是官府,沒有官威施壓,而且一些權貴會趁機從中牟利,農民寧可自己存儲也不會把糧食交到商人處存放,楊元慶還是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只是他也不好當即反對,說不定楊元慶自己想一想。也會覺得不靠譜,杜如晦便委婉說道:「這件事,讓卑職再考慮一下吧!」
楊元慶也敏銳堤祆覺到了杜如晦的敷衍情緒,當然。或許是自己的表述太簡單了,他無法理解,這件事還得從長計議。
「好吧!這件事也不急,先把現在的義倉糧食查清楚再說。追溯到兩年前,農民只要給義倉交過糧食的。朝廷必須承認,連竇建德都沒有動義倉糧食,這筆帳我們更不能賴。」
「我明白了,一定會處理好。」
杜如晦猶豫一下,又道:「還有就是殿下在房子縣處決縣令縣丞之事。恐怕有不妥之處。」
楊元慶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問道:「出了什麼事情嗎?」
杜如晦嘆了口氣。「殿下違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滿,現在紫微閣有三個相國要辭職。」
「什麼?」楊元慶一下子怔住了。
。。。。。。。
杜如晦告辭走了,楊元慶負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竟然有三個相國要辭職。着實讓他沒有想到。
就因為他殺了一個貪污六千石糧食的貪官,沒有經過紫微閣的同意。楊元慶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述的惱怒,如果是楊廣殺人,他們敢這樣做嗎?
難道自己的寬容,就換來他們的不敬,就換來他們對自己權力的蔑視嗎?
良久,楊元慶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惱怒,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也知道,楊師道和盧、崔兩人的辭職不是一回事。
楊師道或許是真的想維護相權,但盧、崔二人不是,盧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們是用辭職來向自己施壓。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兩大名門世家,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為相國也是一樣,有利也有弊,對於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認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
隋朝就是因為始終沒有能夠控制住河北,才導致楊諒造反時,河北各郡的順勢而起,才導致高麗之戰後河北造反風暴的興起,根本原因就是隋朝沒有得到河北名門世家的支持。
歷史上,唐朝統一天下之戰,最大的障礙也是來自於河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