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第2656章:開國門驅虎吞狼,孫策VS孫劉(下)
楚國突然起兵伐吳的消息,讓孫策不得不暫停攻打吳郡的計劃,畢竟事有輕重緩急,
劉秀的三十五萬楚軍伐吳,給吳國所帶來的可是亡國之危,這個時候孫策抱着攘外必先安內的想法,那就真的輕重不分,和抗戰時期的常凱申沒區別了。
如今的吳國經過近兩年的修養,雖勉強從廬江慘敗中緩了過來,可全國總兵力也不過只有三十三萬,就更別說目前還處於孫策孫權東西分裂的狀態。
孫權在逃回吳郡之後,發佈勤王詔書,取得了吳郡、會稽、臨海、東陽四郡的支持。
孫策越同樣沒閒着,在奪取建業之後,先命孫武和伍子胥接管廬江和豫章兵權,後命孫臏和魯肅坐鎮建業,安撫和招攬各方實權將領,也同樣都取得了不菲的戰果。
豫章和廬江兩地的駐軍,本就都是孫武的舊部,孫武和伍子胥持有孫權的詔書,前去接管軍隊,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兩地守軍上至將領下至普通士兵,都希望孫武回來,守將們自然都老老實實的交出了兵權,這也讓孫武和伍子胥輕鬆接管了廬江和豫章的十幾萬大軍。
十幾萬駐軍兵權到手,再加上國都建業,及其周邊城池,也都在孫策的控制下,吳國中西部的丹陽、廬江、豫章三郡,基本也就處於孫策的控制之下。
至於潘陽太守伯嚭,和彭澤太守徐溫,都是江東世家的人,而且都由孫權提拔上位,按理來說應該是心向孫權的。
可身為太守的他們,也只執掌兩郡的部分兵權,大部分兵權都掌握在守將手中。
可潘陽守將韓擒虎,以及彭澤守將田忌,都已在孫臏拉攏下倒向了孫策。
手中兵力本就不多的徐溫和伯嚭,若是敢站在孫權這邊的話,都不用孫策出手,就會被韓擒虎敢和田忌解決,所以只能不情不願的站在孫策這邊。
至此,江東局勢徹底明朗,吳國十郡徹底分裂,西部五郡歸孫策,東部四郡歸孫權,唯有夷州郡依舊還在觀望,以及遠在嬴州的駐地還未收到消息。
孫策雖控制了吳國中西部的五郡之地,可畢竟掌權時間還是太短了,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梳理,所以麾下還有些許城池和駐地的守將心向孫權。
不過總而來說已經無傷大雅,畢竟在這部分人手中的兵力太少了,對於大局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目前直接掌握在孫策手中的兵力,最多不超過二十二萬,而且絕對大部分都分散在廬江、豫章、丹陽三地,可來犯的楚軍卻有足足高達三十五萬眾。
以孫策手中的兵力,就連自保都尚且勉強,若是還和孫權內鬥的話,那可就真的是在找死了,早晚都會被劉秀逐個擊破了。
孫策是個有大局觀的人,又有孫臏在一旁勸誡,自然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於是不得不打消了東征吳郡的想法,轉而先解決西線來犯的楚軍。
吳國和楚國相互攻伐多年,一直都是吳國進攻,而楚國防守,所以吳國對於楚國的防守力度並不高。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自然是因為吳國處於進攻方,而且勝多敗少,還有戰無不勝的孫武在,自然也就不需要防禦了。
可直到孫策在廬江大敗被擒,吳楚兩國的實力差距徹底拉開後,孫堅也直接被打清醒了過來,讓其意識到今後的吳楚之爭,吳國恐怕是要處於防守方了,這才開始逐步加強了西線的防禦力。
孫權繼位之後,雖否定了孫堅執政的大部分國策,但加強西線防禦的計劃卻貫徹了下來,不過也同樣以此為由先後剝奪了孫武和伍子胥的兵權。
如今吳國在西部的廬江和豫章前線,已經構築了完善的對楚防線,就算來犯的楚國倍於自己,短期內也不可能攻破吳國的防線,足矣支撐到後方援軍來援了。
可這次楚國不是兩路來犯,而是四路,除了廬江和豫章兩郡之外,還有潘陽和會稽這兩郡,也同樣遭到了楚國的進攻。
吳國就算能在西部防線,擋住這次來犯大部分的楚軍,可另外兩路楚君又該怎麼辦?
在孫臏的理智分析下,孫策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