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什麼叫做排名第三的大人物,這就是了。
孫乾在這些元老之中一直不顯山不露水,也不怎麼喜歡參與那些團建活動,從元鳳年之前就到處修路,混的跟民工一樣,每天不是在鑽山,就是在涉水,但如果要在這群元老之中列個排名,孫乾絕對是前三。
魯肅倒台的現在,毫無疑問的第二,沒辦法,諸葛亮雖說接了魯肅的工作,但短時間將之理順,掌握,全面獲取魯肅曾經的權勢地位什麼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估摸着還需要幾年才行。
實際上這也是當年陳曦在政務廳大怒的原因,陳曦當時的詢問其實就是明確的讓這些元老在他和魯肅各自的路線上做出選擇。
對於當時的陳曦而言,如果大多數的元老選魯肅這條線,陳曦也就認了,反正走哪條路都能走下去,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孫乾帶頭中立,直接將陳曦干懵了。
孫乾中立之後,簡雍也就跟着中立,作為剛回來的倆人,根本沒弄明白魯肅和陳曦發生了什麼,倒不是缺政治敏感性,而是在孫乾和簡雍看來問題還沒到那種程度,老大和老二又打起來了,我們蹲一邊吃瓜得了。
然而這種純粹不想搭理的態度,在陳曦看來那就是分裂,我和魯肅在干架你們不幫忙也就罷了,你們還要搞山頭?
畢竟當時那個情況,陳曦寧可看着魯肅帶着一群人反他,也不願意看着一群人分成幾個山頭,相互攻訐,前者起碼說明大家還是一條心,後者那說明大家壓根就不是一路人,那玩個屁啊!
陳曦心灰意冷,除了魯肅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在當時政院的站隊之中,出現了四五個山頭。
如果說中下層思想不統一,最多導致叛亂,那麼最上層是沒有叛亂這個說法的,只有分裂!
陳曦可以接受這群人都圍攻自己,最起碼這樣並非分裂,而是他的設計有問題,魯肅的行為暴烈一點,但起碼事出有因,害怕打不過,但魯肅一個衝鋒,你們就像是看到機會一樣,直接分成五塊,陳曦心不涼才是見鬼了,這群人一起圍攻陳曦,陳曦都不會心涼,反倒還會反省一下自己。
可這分裂算什麼,合着全都是我陳曦的臆想。
等後來將魯肅的問題解決之後,陳曦理順了邏輯,也知道了當時孫乾為啥中立,回頭找到孫乾,讓孫乾趕緊回去修路,沒事別在政院出現了,你丫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政治力量。
被孫乾活活氣暈的陳曦,實在不想討論,只能讓孫乾滾回去修路,少參與這種突發事件,省的上頭之後,自己被氣死。
當然,等孫乾回川蜀繼續修路之後,陳曦修書一封告知孫乾,在這封信之中專門給孫乾對比了現有的文武將校所擁有的勢力規模,在這份密信之中,沒有陳曦,沒有魯肅,新加入了諸葛亮和蔣琬,但孫乾看完就意識到自己居然是所有文武將校之中勢力最為龐大的。
廢話,孫乾的體量當然是最大的,只是孫乾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其所管理的建築團隊之中,數量規模巨大的老兵只是一方面,國營廠礦歷來的軍事化管理是另一方面,再算上從元鳳年前開始修築道路,所貫通的州郡,所喝下去的酒水,所提拔的幹部。
孫乾是少數在軍政兩方面都有足夠規模的人手的頂層大佬。
在以前這是陳曦和魯肅的專屬,甚至魯肅到後期從軍事領域逐漸退出之後,其所涉及的軍方人員已經逐漸減少,但孫乾不同,孫乾的狀態導致他每一輪退伍安置的時候,都能吸收到一大批的士卒,甚至是軍官。
這種不斷地積累,在沒有達到年限之前,自身的實力只會不斷地膨脹,這種膨脹之下,使得孫乾也很難清晰的認識到這些團體到底算不算自己的力量,在以前,孫乾認為不算,但陳曦的那封信明確的告訴孫乾,這是算的,而且是必須要算的。
因為人類生存在社會之中,就會註定一種情況,那就是誰給發錢管飯,能讓他養家餬口,他就會用腳選擇誰。
目前漢室能提供這樣工作的只有三樣玩意兒,一個是陳曦代表的國營廠礦,一個是本身就具有的農業,以及孫乾代表的基礎建設。
這年頭能養人的就這麼三個玩意兒,為什麼孫乾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