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在火炮沒有出現之前,攻城戰是防守方佔據優勢,而且是極大的優勢。
攻城戰略大致分為強攻、圍困、誘敵、襲擊這四種。
在華夏封建王朝早期,甚至是上古時代,軍隊往往希冀能直接破壞城門,達到攻入敵城的目的。只不過在這個時期,由於攻城器械並不發達、攻城戰法極為落後,強攻得勝的戰例寥寥無幾。故而在《孫子兵法》之中強調『攻城則力屈』、『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這個問題。
歷史文獻當中,有時候即便是攻城一方的兵力是守城方的十倍以上,也不得不長時間的圍城,最終以吃喝拉撒屎尿屁來戰勝對手。於是,那些取巧而攻陷對方城池的,往往就被大肆的宣傳,比如木馬啊,暗道啦,挖個河道什麼
可是等火炮一出世,攻守雙方的差距,就被縮小了。
這幾乎都不用特別的強調,在所有人見過了火炮之後,就必然的明白了這一點。
城牆的時代,在火炮出現之後,就垮塌了,正如封建的壁壘一般,最終都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科技的發展淹沒成為河底的一塊殘破瓦礫。
手下兵卒在做最後的戰前準備,太史慈也沒有閒着,他和幾名軍侯確認了具體攻佔王城的步驟。在省去了攀附強攻的損耗之後,對直接進入王城之中的戰鬥,所有人都充滿了信心,所以太史慈表示不僅是要攻下,而且還要打好,順利且漂亮。
若是火炮部隊順利打開了缺口,而後續的步卒騎兵缺打得磕磕碰碰,陷入巷戰而不能自拔,豈不是往自家的臉皮上扇耳光?
太史慈以有限的,按照抓捕馬賊匯總而知的情報,大體上將扜泥城中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一個自然是皇宮王城核心區域,一個則是商業倉廩囤積區域,最後才是王城民居住所里坊等等。重要性也是由前往後排列。
而想要將這三個部分都較為完整的吃下來,當然需要一定的佈置。
一窩蜂衝進去也不是不行,但是有可能會造成指揮上的混亂,到時候區域管轄不明,分割不夠清晰,渾水摸魚亂鬨鬨的那就難看了。
即便是控制了兵卒,也未必能夠控制地方上的局勢。
畢竟職責分配不清楚,就有可能出現兩不管,或是乾脆三不管的狀態,那還怎麼能稱之為乾淨利索?
要打就要打出一個標杆出來!
不僅是要讓驃騎大將軍斐潛放心,也是要給西域各個邦國一個標杆,讓他們都好好看看!
因此,太史慈將兵力分成了三部分,各有職責,一部分是沿着街道直接突襲各個城門,務必在短時間內封閉所有的城門,這樣就可以切分扜泥城的各個區域,方便四周的兵卒人馬以最快速度入城,控制城內各地。
第二部分則是圍攏王城皇宮,同時清除在街道上的殘留敵人兵馬。
第三部分則是佔領倉儲區域以及封閉居民里坊,同時三部分的兵力都有各自主要覆蓋的範圍,有相互重疊的,也有獨自運作的。
太史慈將作為核心,居中進行調度和協調,任何拿不定主意的,必須及時上報。太史慈對各部分的要求,都是勇猛迅捷,不分散兵力在次要地方,以核心要務為重,不得擅自劫掠。
當然,這些計劃都建立在了火炮直接轟破城門城牆的基礎上。而對於包括太史慈之內的所有人來說,在見到了火炮的威力之後,都對於此項有充足的信心。
在太史慈和幾個軍侯確定進城次序的時候,在前方的火炮陣地裏面,響起了高亢的呼喝聲,隨後便是連續的轟鳴,又將人聲給壓了下去!
炮兵陣地之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濃濃的青灰色,青白色的煙,瀰漫而開,覆蓋了漫長的陣線。
為了防止火炮萬一出現什麼問題,相互影響,所以火炮陣地幾乎是並排而開,佔據了整個戰場的正面。
轟鳴聲中,火炮猛的往後一挫,旋即炮彈呼嘯着衝出了炮口,砸向了扜泥的城牆,將城門附近的城牆砸得塵土飛揚,磚塊和碎土大塊大塊的掉落,騰起漫天的煙塵!
即便是之前有過演武,但是如此密集且巨大的聲響,依舊讓在後列,以及在外圍的戰馬嘶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