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經營了三十多年,港口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座十分繁華的城市。
西方的城市,與日本的城市差不多,藩主或者國王駐在城堡內,百姓則聚集在城堡外,不像中國一樣,將百姓也包裹在城牆之中。
巴達維亞堡被建在一座山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在山腳下的港口邊上,則形成了數條街市。
這些街市中,大部分的建築,都具有大明的特色,是由來此貿易的明朝商人,還有下南洋討生活的明人建立起來。
中國地形相對封閉,西南是高原,西面是荒漠和隔壁,北面是寒冷的草原,關內的百姓,只有往東北方,還有出海下南洋,兩個方向發展。
此前,明清戰線推進至福建一線,使得不少福建百姓,為了躲避戰爭,入海躲避戰亂,不少人來到南洋發展。
到如今,散佈於南洋各地的漢人,估計接近七八十萬,而位於爪哇的漢人,則達到四五萬人,其中巴達維亞的便有近萬人。
這一萬人,大概占巴達維亞人口的兩成,不過卻壟斷了城市中吃穿住行等各個行業,大到海運運輸,小到剃頭刮面,都有明人的身影。
這時,在城市之中,一條漢人聚集的街道內,有一座漢人的酒肆,在巴達維亞頗為有名。
酒肆名為四海,在距離程堡不遠處,漢人聚集的一條街道,有從明朝運來的酒水,還有一些明朝的菜餚,深受身在異鄉的漢人們的喜愛,每天都客滿盈門,生意十分火爆。
這間酒肆,原本是一為泉州人的產業,不過在兩個月前,卻被一群新來的漢人重金盤下。
酒肆換了主人後,原來的掌柜和夥計全都換掉,新來的掌柜自稱是原來東主的遠方親戚,極為精明能幹,而且能說會到。
酒肆有從明朝的來的廚子,燒的菜餚比以前更好,所以很快就贏得了老顧客的認可,就連堡壘內的荷蘭人,有時候也會來酒肆吃喝,生意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火爆。
由於生意太好,酒肆便又招來些人手,除了少數巴達維亞的漢人外,許多都是從明朝來的新面孔。
這間酒肆,自然不只是一間酒肆,而是天地會在巴達維亞的一個據點。
大半年前,趙銘制定了南進戰略,東海鎮決議大舉下南洋,與荷蘭、西班牙爭奪南洋殖民地,已壯大自身實力。
在明清議和的大背景下,東海鎮在江北戰役中,喪失近三萬精銳,精銳陸師損失大半,無力獨自挑戰滿清,所以難以向北擴張。
南明朝廷內部,朱聿鍵佔據南京,朱以海佔據浙江,堵住了趙銘向西發展之路。
東海鎮無力挑戰南明朝廷的權威,也無力對抗滿清,趙銘深思熟慮之後,東海鎮只剩下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向東北,藉助朝鮮為跳板,殖民日本,二是向南,經略南洋。
東海鎮內部,為此分為南進和北進兩派,北進派認為日本距離朝鮮近,且人口眾多,德川幕府沒有真正統一日本,國內藩鎮割據,可以挑起紛爭,各個擊破,而南進派則認為,南洋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且土著生番戰力低下,容易控制。
趙銘思慮再三,認為日本國窮,刁民較多,且日本戰國時代過去不算久,國內尚有精兵,東海鎮水軍雖然強大,勝過日本,但陸師損失慘重,難以擊敗德川幕府,北進吃力不討好,且沒有二十萬大軍,無法控制日本,所以放棄北進戰略,決定全力南下,控制南洋。
南進戰略,雖然要面對,荷蘭、西班牙這樣的海上強國,但是南洋遠離西歐,兩夷的實力其實並不強大,加起來沒有一萬人,東海鎮還是有實力將其擊敗。
另外,控制南洋,相對而言也比較輕鬆,只需建立一些據點,駐紮千餘士卒,就能控制十分廣闊的土地。
因此,趙銘思慮後,與東海鎮高層商議,最終決定執行南進戰略。
若是東海鎮能將整個南洋,納入版圖,經營數載,足以獨立對抗滿清,並奪取天下權柄,即便事敗,也可以台島為根基,雄據南洋。
為了配合南進戰略,進段時間內,東海鎮動作頻繁,天地會也抽調骨幹,前往大員、馬尼拉甚至巴達維亞和馬六甲,對荷蘭和西班牙進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