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兩千零二十八章 破秘密

阅读页设置
背色

  

  

  

  

  

  

  

  

字體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書架 下一章

    後來在和楊大師討論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的時候,講到了這件禪衣複製的最難之處,就是在於蠶絲,因為漢代的蠶比現代蠶小不說,而且還是三眠的。

    這無心的一句,還真周至提供了一條思路,回去便開始查閱資料。

    所謂的「眠」,就是蠶會休眠不進食,然後蛻皮。

    經過一次蛻皮,蠶的個頭就會大上一圈,而且越往後,差異越大。

    第一件事當然是要查馬王堆漢墓的絲織品,到底是不是桑蠶絲。

    因為中國還有一種蠶——柞蠶。

    這方面的論文不少,通過絲纖維種類的鑑別,是通過橫斷面切片、縱面投影,示差熱分析,氨基酸含量,以及X射線衍射等方法測定,馬王堆漢墓的絲織品纖維與柞蠶絲有着顯著的不同,而與現代桑蠶絲很近似。因此,這批絲織品的纖維原料肯定為家蠶絲無疑。

    這就說明漢代三眠蠶雖然個頭很小,吐的絲也非常的細,但它們的確就是桑蠶。

    這是事情可以繼續的前提。

    再查,更早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今世有三臥一生蠶,四臥再生蠶」。

    雖然記載如此之早,但是其實似乎四臥蠶並不普及,直到元代,王禎的《農書》裏也還記載着:「蠶自大眠,後十五六,頓即老矣,得絲多少,全在此數。北蠶多是三眠,南蠶俱是四眠。」

    宋代的大詞人秦觀還寫過一本《蠶書》,具體而微地介紹了北宋的蠶桑技術,其中也提到過三眠蠶和四眠蠶,同樣以南北區分。

    說明當時四眠蠶主要還是集中在江南地區。

    再查古代絲織品考古論文,可以發現蠶絲髮展到宋代,相比漢代,絲的直徑已經粗了不少。


    宋代重視文化,其繪畫用的紙張甚至遠來自高麗雞林,文人們玩起這個來,幾乎是不計成本的。

    因此宋代書畫用絹,應該是使用當時質量最好的南方四眠蠶絲製作的。

    那麼,如果讓現在的蠶,在三眠之後就開始吐絲作繭的話,蠶絲的直徑就算還回不到漢代蠶絲的粗細程度,但是否可以與宋代四眠蠶的蠶絲直徑相當呢?

    繼續查資料,周至發現甚至到了清代,詩人黃燮清在《長水竹枝詞》裏都還寫着:「蠶種須教覓四眠,買桑須買枝頭鮮。」

    這就說明即便到了清代,四眠蠶都還屬於優選精挑的對象,這也反向說明了三眠蠶可能在當時的北方地區依然普遍存在。

    當時楊和還在農大,周至打電話給他讓他去找專家請教讓現代的蠶三眠吐絲有沒有可能。

    結果這是一件並不複雜的事情,現代四眠蠶雖然個大絲多,但是卻是個嬌氣寶寶,體質很弱,需要精心護理,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出現三眠或者五眠。

    這些都算是次品,在生產過程中是要儘量避免出現的,現在周至要「倒反天罡」,卻也是很簡單的事情,一種是通過藥物誘導,直接讓本來應該四眠的蠶提前到三眠就開始吐絲作繭,還有一種辦法,則是在日常生產中將《長水竹枝詞》裏村姑們幹的事情再干一遍,不過這一回改成精挑三眠蠶,然後將它們的遺傳特性固化下來。

    後者一時是來不及的,不過前者就是很簡單的事兒,學校搞科研也有固定的簽約基地,那幾個鄉村的蠶農專門替學院搞科研飼養蠶。

    只要給錢,農大藥多的是,挑一批處理一下就行了。

    這批蠶絲最後經過檢測,雖然依舊比漢代桑蠶絲粗不少,但是卻與宋代書畫用絹使用的蠶絲已經相差無幾。

    於是這批又被送到了楊大師那裏,楊大師開心死了,有了這成功的嘗試,以及通過電腦程序逆向工程出來的花板,恢復還原程度最高宋錦,還是什麼難事兒嗎?

    不過這第一批可不行,第一批先老老實實給周至造仿宋絹,現在這娃可是寶貝了,得罪不得。

    這第一批三眠蠶仿宋絹,現在就給周至帶來了榮寶齋。

    同樣是別人瞌睡送枕頭,因為榮寶齋才剛剛接了一個燙手山芋,要替滬上博物館修復明代唐寅山水圖。

    山水圖為絹本畫芯,因年代久遠,畫面出現老化、破損、畫意殘缺、折



第兩千零二十八章 破秘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上一章 首頁 目錄 加書籤 下一章
相關:  葉輕眉的故事極夜黎明  蘇廚  末世:黎明效應  黎明效應  回到山溝去種田    美漫地獄之主  提前一道紀登陸洪荒  港綜世界的警察  明末逐鹿天下  
同類最熱
搜"重生之乘風而起"
360搜"重生之乘風而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