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首先,本撲街感謝所有耐心追到這裏的書友。
此書成績本就是青銅之姿,之前又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膽小橙的膽子太小,好幾次差點想扔下鍵盤就逃(放心,最近沒這個想法),如果不是你們的支持、投票和打賞,我可能到現在都是邊哭邊寫。
其次弱弱提醒一下,總結是劇情的總結,會有一些目前進度下的劇透(提醒處於觀望訂閱狀態,跳到這裏的書友)。
《舊日音樂家》第一卷,終於寫完了,35W字,比預期的上限還是超了一些,上架後第一個月的全勤也恰到了(誤)。
作為基礎性的起始卷,它需要完成畫風鋪墊,初步展示出古典音樂(或藝術)在這個神秘主義流行的舊工業世界的地位,也需要把世界觀和力量體系基本交代出來,並為之後的展開挖下幾個重要的伏(da)筆(keng),所以我在製作這一卷的大綱時,嘗試了一下雙主線結構的敘事手法。
音樂主線相對清晰,范寧從穿越之初起就確定了首演《第一交響曲》的目標,對着作品選拔大賽一路A了過去,神秘側主線則偏向於解密、刺探和嘗試,兩條線在最後的畢業音樂會上交匯在一起爆發。
結局中無論是類似「快閃」的首演形式,還是畢業音樂會上的陰謀,都是從開書時我就已定好的,刀子也只是小小地一發,各條線收束的那一刻應該還能看,但是在連載期間,追讀的體驗可能會有些散。
我盡力做了自己的處理,一是讓主角每次的行動都能破獲一部分秘密,又留下新的懸念,儘可能牽着大家的注意力,二是在填坑收線時,我做了針對性的選擇——凡是不影響書友接受第一卷結局的,一律放到之後再慢慢展示,有點疑惑都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樣儘可能讓節奏更快一些。
就是不知道實際效果如何了,如果書友們實際上看得不太爽,在這裏說一聲抱歉,之後會不斷調整改進的。
繼續回到總結。
第一卷的卷名「巨人」有三重隱喻義。
首先,它來源於同名的馬勒第一交響曲,因此主角卡洛恩·范·寧的創作原型是古斯塔夫·馬勒,而他的老師安東·科納爾,原型則是安東·布魯克納。
按照這個構思,主角穿越前的藍星被我設置成一個類似地球的平行世界:它擁有相似的古典音樂歷史,但沒有馬勒和布魯克納,以便於我能在異世界寫出以他們為原型,卻截然不同的人生之旅。
這也能在「文抄再現升級」的小事件之外,讓讀者可以站在作曲家視角,體會真正創作一首交響曲的大事件的感覺,並且又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欣賞模板。
基於以上原因,我寫了很多與古典音樂相關的,人文那一塊的東西。
比如在各劇情階段杜撰出了很多「煞有介事」的專業性樂評,而非讓藝術界顯得只會直呼「666」,比如在沙龍之夜上對於沙龍文化與標題音樂論爭的描寫,比如范寧創作《第一交響曲》時曲折繁複的過程,最開始我描寫他如何得到啟示,拆解靈感,搭建框架時,就用了幾個單章,後面更是用了近一萬字去寫他如何在田園鄉村中汲取創作的養料。
這裏本來準備寫出更完整的劇情,後來考慮到篇幅問題,只被我保留了幾個更關鍵的點:比如對馬勒「作曲小屋」的致敬,比如聲樂套曲集《旅行者之歌》中的第二首《清晨我穿過原野》,比如圓舞曲的前身聯德勒舞曲(利安德勒),比如兩隻老虎(雅克兄弟),以及范寧從木刻版畫《獵人的葬禮》獲得的靈感,等等…
其實這些東西真沒有打架和解密好寫,我完全可以直接說主角一夜之間靈感爆發,「duang」地一下就寫出了一部驚為天人的作品,然後人前顯聖,技驚四座。
但我說好了要在這本書里探討「古典音樂」與「神秘主義」的聯繫,就必然不能這麼寫。
首先,這裏涉及到一個比例問題。我認為一本真正的古典音樂文,在樂器上不應該過分增大「鋼琴」的戲份,而忽略弦樂、聲樂、木管樂、銅管樂和打擊樂;在體裁上不應該過分增大「鋼琴獨奏曲」的戲份,而忽略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和歌劇;在領域上不應該過分增大「演奏演唱」的戲份,而忽略作曲、指揮、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