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測試廣告1 古今中外,每個成功的商人除了自身努力,還必須有機遇的加持。墨子閣 www.mozige.com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會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業務,還必須善於發現機會和利用機會,而最大的機會就是順勢而行,將時代潮流變成白花花的銀子。
這就是雷軍的名言「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對於伍國螢和十三行其他老闆而言,這個機遇和風口,當然就是大清國的基本國策「廣州一口通商」了。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但受不了歐洲商船頻繁「騷擾」沿海,只保留了廣州這一個合法通商口岸,但清朝又實行嚴格的重農抑商,那麼由誰來充當貿易商呢?」
「最開始清朝想到的是官營,由朝廷欽派的官員來負責廣州外貿,這就是「皇商」。但這幫吃閒飯的,你讓他貪污腐敗和偷奸耍滑沒問題,讓他來負責外貿就屬於大尺度跨行了。」
「結果,面對一個躺賺的行業,這幫酒囊飯袋直接虧損嚴重,常常需要朝廷的救助,你說錢都去哪了?外商怨聲載道,朝廷也不高興,最後只好廢除皇商,實行一種新的制度——行商。」
「朝廷將外貿特權賦予一些民間商人,受政府管理,商人取代官員,與外商直接打交道。」
同文行中,掌柜的吳衛榮正在熱情的滔滔不絕的講解着廣州十三行的歷史,作為一個合格聽眾的黎漢明也正笑臉盈盈津津有味的聽着。
說實話,對十三行的具體歷史黎漢明還真不了解,此番聽吳衛榮的講解,倒也顯得有趣。
聽吳衛榮這麼一說,黎漢明頓時明白了十三行實際上就是官督商辦,其實歷史上的洋務運動,就是這種模式。
「按道理講,民間商人會蜂擁而至,爭取這個外貿特權,畢竟特權就意味着躺賺,但實際上,合格的行商很少。」
「一方面,社會氛圍認為科舉是正道,經商是旁門左道,而且還是與外國人這些「蠻夷」打交道,很不光彩;另一方面,要當行商,首先就要拿出數十萬兩銀子來能獲得准營執照,所以,只有廣州當地的少數富商才會報名參加。」
「這就是廣州十三行的由來,當然,並不是說只有十三家行商,數量是波動的,只是最初只有十三家,從而形成了一種俗稱。」
作為同文行的掌柜,吳衛榮的眼力還是可以的,他看得出來,眼前這行人來歷絕對不簡單,他甚至已經隱隱約約的猜到了黎漢明的身份了,所以他也樂於詳解。
「而且,十三行的老闆,無一例外都是普通人家出身,那些有頭有臉的富貴人家,是恥於經商的。」
黎漢明聞言贊同的點了點頭,這點的確如此,畢竟如今社會風氣在那兒,商業可以說是處於社會末流,就算有錢了,也會把重心放在科舉和官場,希望以此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
就以十三行最大的商行同文行的老闆潘振辰為例,十四歲就出來打工當水手了,他創下家業死後留下巨額遺產和四個兒子,但三個大兒子都不願意接班。
比如最大的潘有為,考中進士後官至內閣中書,參與編撰過《四庫全書》,得罪權貴回到廣州後,寧願隱居也不願意接班。
一個商人家出了進士,這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它意味着潘氏一族以後同地方官員的聯繫越發密切,多了一個可以從中斡旋的人才,同時也可以躋身於士紳之列了。
再比如第二的廣利行老闆盧觀恆,幼年喪父,窮困潦倒,四十歲還是單身。怡和行老闆伍國螢,父親靠賣海鮮養家,自己幼年輟學,在同文行打工.......
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屌絲逆襲的成功學代言人。
屌絲逆襲的多寡,實際上能夠反映一個社會的自由度。
當他們當初賭上全部身家創辦行商時,必然是如履薄冰的。
祁同偉在《人民的名義》說,「人生一定要賭,一定要拼。如果你不賭的話,可能你就沒有絲毫贏的機會。」
對於立志想做人上人的十三行老闆,所幸在時代的東風下,他們賭贏了。當然,也有賭輸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