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龍門花甲》的首周票房出來了,2億864萬,這個成績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比《失戀很多天》的1.8億高出不少。
不過,考慮到人家《失戀很多天》只是小千萬級的投入,這種勝利實在不值得慶祝。
而《龍門花甲》的主要對手,《十三釵》則有了2億2244萬的成績,比《花甲》高了一千三百多萬。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至少從目前來看,《龍門花甲》已經處於一種必輸的結局。
不過,《十三釵》也不好過。
他們的成本太高了,足足六個億啊。
《盜夢空間》投資1.6億美元;《洛杉磯之戰》從頭打到尾才0.7億美元;剛剛北美上映的《碟中諜4》投資約1.4億美元。
《金陵十三釵》花這麼多錢可能嗎?難道還有不好說的費用算入成本了?
電影場景主要就是戰爭戲和教堂內景,而且戰爭場面也不算多。女演員都是新人,肯定不會貴,就算「蝙蝠俠」貝爾貴了點,據說片酬也是1.2億人民幣。
這6億是怎麼湊出來的?
哪怕有一部分宣發的水分,出品人張屏偉也不敢把一個億成本的電影宣發成六個億,涚務局也不是擺設,肯定覺得你刷金幣。
面對成本質疑,片方努力的要告訴公眾這些錢花哪兒去了。
一說荷里活特效團隊。
要反覆做各種試驗,很多炸點試驗甚至都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做的。他們用的反應彈全是由米果進口的,打比方說,光一桶爆破用的油就8000元,他們要求一定要用,一為安全、二為環保。
其實這個比較扯蛋。
什麼叫反覆做實驗,你特麼做一千萬次實驗,800億成本都不夠用。
哪有什麼特效技術需要臨場一點點實驗的。
還說軍裝一件就是數萬元。
這下子六大藍血八大紅血都沉默了。
然後說教堂里神父房間裏的家具全是從申城古董店買的,他的手錶、打火機是從霓虹古董店買來的。
甚至連教堂窗戶上的風鈎,也是從霓虹古董市場買來的。
那完了。
拍古裝戲的全都得破產。
最後,影片開頭瀰漫全城的大霧,也是「米果製造」。
從米果運過來的原料是一種可食用油,經過高溫霧化,可以在5分鐘之內造成籠罩城鎮的大霧,這個錢花得值得。
簡言之,錢特麼的都被霓虹和米果賺走了。
輿論危機反正是越來越嚴重,很難說有沒有伯納在背後推波助瀾。
說是要和諧有愛公平競爭。
可市場就那麼大,你多排幾場我就少排幾場。
能和諧才有鬼呢。
《龍門花甲》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儘管李飛鴻片酬九千萬——實際九千萬,詐稱一個億——可人家總成本也不過2.2億。
大家甚至覺得徐恪還真吉爾會省錢。
因為人家是3d武俠,特效比《十三釵》可費錢太多了。
沒有五千萬根本做不出來這個特效。
你說你們軍裝好幾萬一件,那雨化田的衣服得花多少錢。
不過,《十三釵》那邊也不可能沒有反擊點。
什麼李飛鴻一大把年紀了還出來蹦躂。
徐恪也越來越商業了,居然找李芸春收割粉絲的錢。
徐恪的選角確實很有問題,也怨不得別人吐槽。
劇情漏洞也是被攻擊的重點。
這種攻擊就不是電影剛上映時候普通觀眾的吐槽了,而是大規模有計劃的輿論覆蓋。
任誰都能感受得到這種火藥味。
不過,也有電影分析人士發現了一個問題。
第一天的時候,《花甲》比《十三釵》高了四百多萬,主要原因是《花甲》上映時間早四個小時。
而第二天,《十三釵》就領先了一百多萬。
這個差距越拉越大,在上映第五天的時候達到最高,《十三釵》比《花甲》的單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