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次日中午,李管事便傳來了消息,十天前所招的數百人中,只有一個姓苗的,還是一個丫鬟,李維正仿佛被潑了一盆涼水,心一下子變冷了,看來這個偷信的傢伙十分狡猾,已經改名換姓了,偏偏又不知道他的長相,這可怎麼找?
李維正考慮再三,決定再出一筆錢買通李管事,將楊寧安插到楚王碼頭上去,理由嘛!當然是在實地學習碼頭的經營了,這對李管事是小菜一碟,就這樣,楊寧搖身一變,便成了楚王私人碼頭上的管事助手,慢慢尋找那個偷信家人的下落,這時,李維正的注意力已經完全集中在楚王的身上了。
楚王朱楨是朱元璋庶六子,洪武三年受封楚王,建國於武昌,洪武十四年正式到國就任,至今已經過了十年,與同為庶子卻野心勃勃的齊王不同,楚王朱楨更看重優雅的生活,荊襄楚地的富饒魚米,悄悄地滋養着這位太平王爺,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平平安安地享受完這一輩子。
或許正是因為他抱着不願出事的心態,朱楨在封地武昌也十分低調,極少干涉地方政務和湖廣的權力佈局,也少有劣跡,這一點讓他父親朱元璋十分滿意,作為父親,朱元璋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無憂無慮地生活,因此每年都給兒子們大量的賞賜,朱楨總是能拿到豐厚的一份。
不過,洪武二十三年春天,朱楨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他在一個月前接到了和他關係最好的齊王的一封密函,說太子朱標寫給藍玉的一封信被藍玉家人盜了,傳言信中可能有藍玉欲擁立太子早日上位的陳詞,朱楨對這封信不感興趣,他知道就算太子倒了,東宮也輪不到他,因此,最初他只是笑一笑便過,不當回事,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不久,齊王的第二封密函到了,說偷信人回了黃州老家,緊接着第三封密函又到了,更是直指偷信人現在就武昌,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懇求他無論如何幫自己一次。
接下來的情況似乎證實了齊王的情報,各路勢力雲集武昌,八仙過海、各施神通,大有把武昌掘地三尺之勢,這時的朱楨忽然生出一個念頭,利用自己地頭蛇的優勢把這封信先搶到手,悄悄獻給父皇,這樣既可以不把事情鬧大,也不用擔心父皇將來責備他坐視不管,說不定還能得到父皇識大體、顧大局的讚賞。
於是,一直碌碌無為的楚王朱楨也悄悄地出手了。
朱楨妻妾成群,其中他最喜愛的女人是第五妃程氏,可謂對她百依百順,程氏有一兄,本在軍中當一名小官,因為朱楨的緣故,他便被提升為楚王的直屬侍衛長,升為千戶,他也由此盡心盡力為朱楨效忠,這次爭奪藍玉書信,朱楨便把任務交給了他。
這天傍晚,朱楨正在考慮商量請客吃飯一事,請客吃飯當然要有理由,尤其像朱楨這種奉行低調的王爺,更是需要大理由,理由有二,首先是正妃周氏的壽辰到了,她對自己獨寵五妃一直有意見,兩人的關係已由濃濃的醋味變成了濃濃的火藥味,正好利用做壽的機會好好補償韓妃一下,給足她面子;其次,新王府上月落成,普通人家尚有新房落成後燒鍋底的說法,自己一個堂堂的親王,不表示一下,怎麼說得過去呢?所以考慮再三,他決定好好地請一回客。
「殿下,這次請客只請官員,屬下以為不妥。」說話的是朱楨的幕僚胡先生,他一根筆桿子很是厲害,為人又謹慎理智,幾次提醒朱楨注意形象,為朱楨博得了朱元璋的好感立下了功勞,深得他的信任,這次朱楨準備只請地方官員,胡幕僚便忍不住提醒他。
「為什麼不妥?」朱楨詫異地問道。
「殿下只要想一想朝中局勢便明白了。」
『朝中局勢?』朱楨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他見胡先生欲言又止,不由有些不悅地說道:「你就直說,不要給我繞彎子。」
「殿下想一想,現在皇上欲辦李善長之心已經顯露無遺,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假如李善長案鬧大,牽扯到湖廣官員,偏巧這些官員又是殿下的坐上賓,皇上知道了會怎麼想?」
朱楨恍然大悟,他慶幸拍了拍額頭,確實,譚王上個月因捲入李善長案而自焚身亡,如果這件事再牽連到自己,後果真不堪設想啊!
「那照你的意思,不應該請客,是這樣吧!」
胡幕僚微微一笑道:「那也不必,殿下請客照請,只是不要單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