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小
中
大
大明王朝對匠戶的控制異常嚴格,尤其是製造火器的工匠幾乎全部集中在京城,由寶源局統一管理,遼東幾乎找不到一個會製造火器的工匠,在朝廷的檔案里,遼東是絕對不可能製造出槍炮來,但李維正卻秘密建立了一個槍炮廠,確切的說,槍炮廠並不在遼東,而是在原來被朝鮮佔領的大明土地上,朝鮮李成桂退兵後,李維正便在原安邊城的位置上建立了鐵嶺衛,徵集四萬高麗民夫耗時近三個月,將安邊城加高加固,並疏寬了安邊河,使海船直接可以從大海抵達安邊城下。
鐵嶺衛是李維正一手建立,他從遼東六萬軍中挑選了一萬最精銳的士兵,並親自從低級軍官中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百戶、千戶,這些軍官都是他一手提拔,對他皆忠心耿耿,可以說鐵嶺衛就是他李維正直屬軍隊。
李維正任遼東總兵以後,用了三個月時間對遼東軍隊進行了大整頓。用此漲彼消的辦法大大強化了他能控制的軍隊,一個也是剛剛成立的旅順衛,即遼東水師,擴充到五千軍。其次還有金州衛、復州衛和建州衛這三個他親任指揮使的軍衛也得到了加強,與此同時,他稟報朝廷以分散女真人為藉口,將女真人居多的定遼三衛壓縮成一衛,另外,他將大部分老弱之兵調整到瀋陽衛和海州衛,這樣一來,他實際掌控了四萬遼東精兵。
但李維正掌控得最牢的還是新成立的旅順衛和鐵嶺衛,尤其是鐵嶺衛。位於最偏遠的朝鮮北方,這裏信息閉塞,遠離朝廷中樞,朱元璋基本上是得不到這裏的情況,所以李維正便將他的秘密兵工廠設在鐵嶺衛。
兵工廠在安邊城內,由兩個大院子二十幾間屋組成,有五百名親兵嚴密防守,任何人都不得進入,確切一點說,現在還不是兵工廠,只是個火器研究所,楊二田帶着三十幾名徒弟在這裏研製燧發槍,燧發槍的原理和思路是李維正提供,楊二田根據他說的思路和原理繪製了圖樣。他和徒弟們就照圖研製前來,沒有樣品,沒有先例,他的研製格外艱難,但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在十二月造出了一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燧發槍。
十二月底,得到消息的李維正趕到了鐵嶺衛。
此刻,他們並不在安邊城內,而是在城外森林中的一處靶場,這裏是鐵嶺衛士兵們練習射擊火銃的地方,靶場中已經沒有旁人了,三百名親衛在周圍巡邏,不准任何人靠近。靶場裏只有李維正及三十幾名親兵。楊二田和他的一名徒弟在指導李維正射擊一槍。
其實楊二田在十一月初就研製成功了火繩槍,但火繩槍最大的問題還是點火不便,耗費時間,而是騎兵也不易射擊,所以當李維正告訴了他燧發槍的原理後,他立刻放棄了火繩槍的改良,全心全意投入到燧發槍的研製之中去。
作為穿越人士,李維正見過火繩槍的圖片,但他也沒有見過燧發槍。不過顧名思義,燧發槍就是用火石點火,李維正想到了以前的老式打火機,用齒輪摩擦火石起火花。從而把氣點燃,他知道的就這麼多。其他的就要靠楊二田來設計並製造。
有火繩槍為基礎,楊二田只需要一個思路就足夠了,他把夾火繩的鐵夾子改成夾一塊火石,通過扳機上的彈片,將鐵夾子向後拉到有足夠的反彈力時,猛地砸下,火石撞擊到火藥蓋上,這時火藥蓋被撞開,而撞擊產生的火花就會飛濺到火藥池,從而點燃火藥。
原理很簡單,但是實際製造起來卻困難得多,其中的難點是火石撞擊到火藥蓋上這個環節上,如何保證有火星飛濺進火藥池,一次偶然成功不算什麼,關鍵是要穩定,十次中至少有八次成功才行,楊二田和他徒弟們試驗了上百次,才終於摸索到了一套成熟的工藝。
但也有遺憾的地方,那就是膛線,李維正提出製作膛線的方案,事實上楊二田他們也做成功了,但最後不得不放棄,原因是槍管所用材質的硬度不夠,在射擊十幾次後,膛線就會因磨損而變形,反而會嚴重影響射擊效果,明初的科技和工藝加工水平還遠遠達不到製作膛線的程度。
儘管如此,燧發槍的研製成功。還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李維正從楊二田手中接過了他夢寐已久的燧發槍,槍長約四尺,齊到人的胸部。外形和後世的步槍沒有區別了。槍全身呈烏黑色,由槍管、槍身和槍托三大部分組成,其中槍管下面還有一把倒裝的刺刀,這樣,即使敵人衝到面